第五百一十八章 无形资产-《琉璃满京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正经的十冬腊月天气,几人只草草见了礼,便互相谦让着往客厅而去。

    他们这一行人中,除了曲江和两个将作监官员,其他人是第一次来这个制作玻璃和琉璃的地方。

    几个人一边往待客厅方向走,一边看着窑场的布局,大觉新鲜。

    由其工部两个工匠,虽然隔行,但大家都是手艺人,他们又在工部做事,各种作坊没少见,但民间作坊很少有这种规模的。

    再想想人家这作坊做出来的玻璃和琉璃,让多少人眼红心热,但却学不来,只能眼巴巴看着眼馋。

    唉,人和人不能比啊,同样是工匠作坊,能做到这个份上,可谓是登峰造极了吧?

    这些人中,除了曲江和清韵斋常来常往,其他人和夏晏清等人都是第一次见面。再加上朝廷官员对工匠和商人那天然的鄙视,没多少寒暄,上茶之后几句话,便开始说正事。

    汤达等人说明来意,夏晏清和乔辰生也不藏着掖着,直接把轴承模型、实物、以及轴承制作的技术资料全部拿出来,展示给来人看。

    说起来也没必要藏着掖着,朝廷若是想白拿去用,就是一句话的事。既然派人来谈,那就是来表明诚意的,表明朝廷没打算吃白食。

    只要朝廷出银子,这几位看过实物和技术资料之后是否会造成技术扩散,那就和清韵斋没什么关系了。

    户部官员当然不懂工匠行,轴承模型和实物倒是能看出个大概。但技术资料就不行了,他们倒是认识资料上的字,词语甚至句子也能明白,但句子和句子组合到一起,上下文一串,那就让这些自诩读书人的官员们犯晕了。

    这种时候,工部跟来的两个工匠就派上了用场。

    模型和实物一拿出来,两人稍稍看过,脸上就是抑制不住的明悟和激动的神色。

    这两天,很多人都在议论清韵斋的四轮马车,载重量大,走得又顺畅,这种情况着实让人们想不通,原来是用了这种结构。

    尤其看过轴承实物,两个工匠更惊讶了,这种东西居然也有人能想出来?看那内外轴瓦之间的油膜,让原本就光滑如镜的轴瓦表面更加滑溜无阻碍。

    再看那份技术资料,写的很详细。只要拿着这份资料,准备好原料和工具,即刻就能开工制作。
    第(2/3)页